移動電話:18011846825
公司座機:020-84265726
服務熱線:400-000-9932
工廠展廳: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明二路102號
總部地址:廣州市白云區廣州民營科技園科泰一路2號產業互聯網創新中心A棟7A樓
該項目是上海閔行區江川路片區適老化改造項目的住宅改造部分,業主是一對逾85歲的老年夫婦。改造設計從空間結構、墻地面鋪裝、家具設備等多個層面進行了提升,便利了兩位老人的日常生活。
圖1 起居、餐廚與玄關空間
圖2 樓棟單元門
圖3 單元樓梯
老年人住房概況
地 址:上海市閔行區江川路街道
改造時間:2020年7月
建筑面積:48.3 ㎡ (住宅部分)
改造范圍:套內、樓梯間、樓棟單元入口
業 主:王爺爺(87歲),夏奶奶(88歲)
設計單位:上海交通大學奧默默工作室、
上海華都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項目背景
本項目是上海市閔行區江川路片區適老化改造項目的一部分。由于“老閔行”的重工業區未能及時轉型的歷史背景,該片區少有年輕人群流入,成為了以退休職工及其家屬組成的老齡化社區。
設計團隊通過對社區老年人活動全流程的分析,總結出老年人的日常活動需求,進而對住宅、小區環境、街道及廣場等公共空間進行全面改造。改造體系包含“點、線、面”三類要素(圖4):
點:針對個體家庭戶內空間、單元出入口和樓道的改造,以“勞模之家”作為示范性項目;
線:針對老年人日常流線高頻經過的街道空間的改造,包括整修路面、增加扶手和標識系統等;
面:針對社區公共空間的改造,包括社區美術館——粟上海·紅園、社區食堂——悅享食堂、社區濱水活動空間——孝親廣場的改造。
圖.4 江川路片區適老化改造的“點線面”要素
改造前情況
該項目業主是87歲的王爺爺和88歲的夏奶奶,他們已經在這里住了將近30年。王爺爺身體硬朗,腿腳便利,比較喜歡外出;而夏奶奶卻剛好相反,做過手術,行動不便,將來還可能需要輪椅。兩人在改造前的居室中生活有諸多不便,主要有以下四大痛點(圖5):
圖5 改造前的問題
改造內容清單
拆除隔墻,整合空間:拆除原有小房間的隔斷墻,將室內空間打通成靈活的大空間,并開辟出寬敞通道供輪椅通行;
消除高差,便利通行:消除室內地面高差,鋪設防滑地磚,使老人的通行安全便利;
增加儲物空間:在起居廳兩側設置儲物墻,儲物墻中包含折疊床和大量儲物柜;
無障礙家具與設備:例如將原有家具更換為圓角家具,調整餐桌高度便于乘坐輪椅的老人使用,安裝扶手輔助老人行動,采用適老化照明等;
引入智能化設備:例如設置機械臂輔助老人行走、取物等;設置智能電子鏡播報天氣;設置智能馬桶保持水溫并自動沖洗等。
圖6 改造內容一覽
特色 1 拆除部分墻體,空間“化零為整”
改造前該住宅隔斷墻較多,功能空間零散。如果按照室內原隔斷進行改造,可能仍然“治標不治本”。因此設計中拆除了多面隔斷墻,將室內空間打通。改造后的住宅,從封閉老舊的空間格局變為開放式室內布局,空間靈活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兩個老人的臥室合成一間,起居室與廚房、餐廳也合成一個整體空間(圖7)。
圖7 通過拆除部分墻體,將室內空間化零為整
特色 2 增設儲物柜體,空間靈活可變
改造前,該項目痛點之一就是收納空間不足,這是老年人家庭里的典型問題。老年人常有很多舍不得丟掉的舊物和大量的閑置物品,對儲物空間的需求很大。
改造中,將起居空間的兩面墻體均改造成儲物墻,增加了大量各種規格的儲藏柜。這些儲物柜包含了很多設計的巧思,比如廚房操作臺下面的柜子可以取出,以適應輪椅老人的坐姿操作需求;廚房旁邊的儲藏柜上設置了很多圓孔,兼做可以自由調整規格的置物架(圖8);在起居廳的一面墻體內還隱藏著一張翻折床,可以滿足臨時居住需求(圖9~10)。
圖8 廚房儲物柜上的圓孔可以自由調整規格作為置物架
圖9 起居室折疊床(展開前)
圖10 起居室折疊床(展開后)
特色 3 注重適老化細節處理
改造過程中在多處注重適老化細節的設計。
在流線上,考慮到夏奶奶腿腳不便,設計中調整了家具的尺度和位置,梳理出寬敞的路徑,使輪椅能夠流暢通過各個空間(圖11~12)。
在地面鋪裝上,改造中在廚房和廁所等容易沾水打滑的地面上鋪設了特殊的六邊形防滑地板,保障老人的安全(圖13)。
在家具上,為了避免老人磕碰到棱角上受傷,設計中選用了圓角家具(圖14)。另外,臥室、廚房和衛生間等多處都安裝了醒目的輔助扶手(圖15)。
圖11 餐廚區域寬敞路徑能讓輪椅順利通過
圖12 臥室區域寬敞路徑能讓輪椅順利通過
圖13 衛生間和廚房地面鋪設防滑地磚
圖14 圓角家具避免老人磕碰受傷
圖15 多處安裝扶手輔助老人活動
特色 4 智能設備輔助,提升生活品質
改造中引入了多種智能設備,最典型的是被稱為“護工”機械臂,它倒掛在起居室上方,時刻準備著與老人互動(圖16):從老人一進門開始,機械臂就等候在老人身旁,準備攙扶著老人去往儲物柜或餐桌旁;兩位老人在家中不同位置時,機械臂可以在兩人之間傳遞物品;此外它還有拖地機、吸塵器、機械手等多種功能屬性,以適應老人多樣的生活需求(圖17~19)。此外,智能馬桶、智能電子鏡等設備也提升了老人的生活品質。
圖16 機械臂輔助老人從遠處拿取物品
圖17 機械臂輔助女老人將杯子傳遞給遠處的男老人
圖18 機械臂輔助男老人拿取女老人傳遞過來的杯子
圖19 機械臂構造與功能分析圖
總結
本項目“房屋雖小,適老俱全”。在空間層面,大膽拆除隔墻,重整了空間結構,開辟出寬敞的通道供輪椅通過;在家具層面,增加了大量儲藏空間,并采用調整高度、圓角處理、防滑處理等方式提高家具使用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此外,還引入了多種智能化設備,讓老人感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紅利。該項目兼具了人性化考慮和新技術應用,是一個極具特色的案例。
來源:周燕珉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