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電話:18011846825
公司座機:020-84265726
服務熱線:400-000-9932
工廠展廳: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明二路102號
總部地址:廣州市白云區廣州民營科技園科泰一路2號產業互聯網創新中心A棟7A樓
老年群體在隨著年齡不斷增長的同時,身體與心理健康、經濟獨立能力、社會關系、權利地位和生活信心等卻在不斷衰退。這些都給老年人帶來了極大的沖擊,讓老年人在心理上無所適從。
1、影響老人心理活動的感知變化及特征
感知覺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感覺和知覺概念,它們都是人的大腦對當前客觀事物的反映,也是人關于世界一切事物認知的源泉。感知覺包含的內容有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視覺能力在不斷下降,視覺器官也在不斷發生衰退,許多老人易患青光眼、白內障、黃斑變性等,老年群體也是失明和低視力疾病的高發人群,有心理學研究發現,老年人在辨別暖色系的色彩如黃色、橙色、紅色的能力要強于冷色系的色彩如藍色、綠色、紫色要強很多。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視覺編碼的速度也在不斷下降。相對于年輕人,老年人接收與處理影像信息的時間要長的多,這就是為什么老年人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會因“反應慢”而出現一些意外的原因。老年人的聽覺能力也隨著年齡的增長呈不斷下降的趨勢。由于老年人的聽覺系統從耳蝸末梢到聽覺中樞都有退變趨勢,他們對聲音的辨別能力下降,聽力敏感度減退,對聲音感受的清晰度下降,對音閥的感知度下降。日常生活中會發現,女性老年人的聽覺能力相對于男性老年人要衰退的慢一些。雖然聽力方面男女有差異,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聽覺能力的衰退很明顯。老年人的聽覺方面障礙不僅會導致不良的精神狀態和不良情緒反應,甚至會影響老年人的人際交往、生理健康以及日常生活水平等。
人的味覺主要由舌頭來完成,味蕾可以分辨出成千上萬中不同的味道,味蕾數量減少及敏感度降低是引起老人味覺功能衰退的主要原因,同時老年人的唾液分泌減少、對食物的咀嚼能力明顯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老年人的食欲和味覺功能。人的嗅覺感受器官是鼻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嗅覺功能也會明顯下降,但對人的正常活動不會產生特別大的影響。長期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個人口腔衛生、生活習慣(嗜煙酒及辛辣食物)、生理健康(感冒引起的鼻粘膜發炎)等都會對嗅覺功能產生影響。皮膚主要有觸覺、溫度感覺和痛覺三種,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皮膚上的感知點數量不斷下降,反之皮膚觸覺刺激產生感覺所需的刺激強度不斷增大。老人皮膚感覺功能的衰退容易導致碰傷、燙傷等皮膚傷害。人的軀體感覺有淺感覺、深感覺和內臟感覺三種,指的是人體通過皮膚、關節、肌肉、內臟等刺激產生的感覺。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各個感覺系統都會隨之老化衰退,但由于人體總體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感知系統的變化也會由于多方面的因素而存在巨大差異,例如先天遺傳因素、生活環境影響、工作環境和職業性質影響、個人性格特征等。雖然各感知覺系統老化的影響因素及進程都有很大的不同,但各系統之間的聯系也很緊密并且互相影響。
老人因年齡增長帶來感知覺得變化,由此引起老人巨大的心理活動變化,在老年工作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2、老年人記憶能力及智力的特征
記憶的人的一種基本得心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腦對外界信息進行主動的編碼、存儲并提取。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機體結構和功能都呈衰退趨勢,其記憶能力的衰退是較為顯著最為敏感的。很多老年人抱怨自己記憶不好,剛用過的東西忘記放在哪里、剛出門又不記得是否鎖了門、走到半路忘記要做什么,等等,這些都是記憶老化所表現出來的生理現象。影響老年人記憶能力的因素有很多,生理健康狀況、性別差異、知識結構、心理素質、職業屬性、興趣愛好等,在實際的老年工作中應該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如讓老人保持一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工作及作息習慣、做到科學用腦等等,這對社會、家庭以及老人自身來說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一般認為智力指的是一種包括觀察能力、注意力、記憶能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在內的綜合認知能力。智力的發展和人的個體發展有著很大的聯系,智力會隨著人的年齡增長而發生很大的變化。老人的動作性智力相對于語言性智力下降的速度更快更顯著:動作性智力在65歲左右就開始有著較為顯著地衰退,而語言性智力至80歲以后才開始呈現比較明顯的下降趨勢,比如許多做科研工作的老人到80、90歲已經行動不便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了,但依然還能在自己的領域取得成績。
3、老年人情緒及情感特征
情緒指的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主觀需求而產生的一種心境體驗過程,具有短暫性和情景性的特點,與人的主觀愿望是否得到滿足相聯系。當人的主觀愿望得到滿足時,會產生愉悅或滿足的肯定情緒;當人的主觀愿望不被滿足時,會產生失落或痛苦等否定情緒。與情緒一樣,情感也反應著人的某種心理感知現象,但相對于情緒,情感具有深刻性和穩定性特點,與人的社會需求有著密切的聯系。從人們通常使用的表達方式亦可體現出情緒與情感的區分,如高興、憤怒的情緒,熱愛祖國、思念家鄉的情感。老年人由于生理機能的衰退、社會交往的變化,在 情緒、情感上常常變現出消極、負面的特點。老年人的情緒、情感體驗還具有比較穩定、持久的特點,當老年人體驗比較激烈的情緒是需要比年輕人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平靜的情緒。老年人對于情感流露和情緒表現的方式更加善于控制,在表達方式上也較年輕人趨于內向含蓄。
4、老年人人際關系交往心理的特征
人具有社會屬性,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叫人際關系。一般來說,老年人退休之后人際交往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從工作崗位到家庭,習慣了幾十年的“工作”角色,在工作中建立起來的人際關系驟然丟失,這種社會角色的轉換會使很多老年人一時難以適應、茫然不知所措,從而產生失落感和孤獨感。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機能的衰退,與曾經的老友、親戚等的交往越來越少,生活中的交往對象和生活空間變得越來越狹窄和固定,常年積累起來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極為不利。在老年工作中就要加強關注老年人人際的需求,盡量多創造方便老年人進行人際交往的人文環境和空間環境,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5、老年人的性格特征
性格一詞,指的是個體對客觀事物的反應所表現出來的個性心理特征,表現個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及行為方式,具有差異性和穩定性。老年人常有的性格特征:多疑多慮、沉默寡言或話多嘮叨、固執、容易懷舊、向往寧靜卻害怕寂寞等,要能夠理解大多是由于老年人生理與心理變化所導致的,面對他們的性格變換,要找到合理有效的應對措施,日常生活中多一些積極的引導。當然,老年人性格特征的變化也不盡然是負面消極的,他們經歷了較長的人生歷練,大多比較沉穩、嚴謹、具有條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