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電話:18011846825
公司座機:020-84265726
服務熱線:400-000-9932
工廠展廳: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明二路102號
總部地址:廣州市白云區廣州民營科技園科泰一路2號產業互聯網創新中心A棟7A樓
1.國內實踐
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劇,國家也在不斷加大對養老設施的投入。現階段我國已初步建立了以社區居家養老為主,包括老年醫院、養老機構、托老所、臨終關懷等機構養老并舉的養老體系及養老制度,鼓勵由國家和社會共同出資建設養老機構、養老居住社區,完善社區養老志愿者服務體系,以及居家養老政府補貼政策等。國內專為老年人設計的養老社區也在北京、三亞、上海等地興起。目前在北京房地產市場上已經出現了類似美國“太陽系”布局形式的東方太陽城和北京太陽城兩個以老年群體為主體的居住社區,并且在市場上得到較好的反響。這些住宅的設計以老年群體為主,在細微之處體現養老住宅的設計特色,充分滿足老年人的日常活動需要。住宅大部分坐落在風景秀麗的郊外,有很好的周邊配套設施。
與歐美國家不同,受我國傳統觀念和經濟因素的影響,居家養老仍然占主導地位。從長遠看,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家庭結構將發生變化,傳統大家庭逐步解體,社會養老與家庭養老將共同成為我國主要的兩大養老模式,而社區居家養老結合二者的優勢,更成為理論和實踐者關注的焦點。我國人口基數大,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老年人自主居家養老、輔助居家養老作為主要的兩種養老模式,還將持續存在較長的時期,目前采取此種養老方式的老年人正在迅速增長。
2.國外實踐
發達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時間更早,在通用設計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教訓。總結發達國家老年人通用居室設計案例,有利于知道我國的實踐。發達國家在老年人居室設計過程中,也建立起相應的法規標準體系,為我國老年人居室建設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早在19世紀末期,以英、法、德三國為代表的西歐國家,以瑞典為代表的北歐國家已面臨人口老齡化的社會問題。經過近一個世紀的演進,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法國是較早進入老年社會的國家之一,部分老年人擁有私人住房,其中多數與子女分居,其老年居住福利設施較為成熟,分為收容所、老年公寓、護理院和中長期老年醫院四類,為老年人居住提供服務和幫助。
英國是西方實施福利政策最早的國家,老年人普遍認為父母和子女不應該互相拖累,“自己家的鑰匙應自己管”老人獨立居住者占大多數。為此,政府特別關注發展社區服務,建立了老年家庭服務派遣網、老年飲食服務部和老年俱樂部。1969年,英國規定老年居住建筑的分類標準,1986年開始采取國際慈善機構制定的標準,按照人類老化過程中不同階段所需的社會服務的不同,把老人建筑類型做相應的劃分,更符合今后的發展趨勢。英國“一生的家園”通用設計概念項目啟動早,成效明顯,具有一定的可復制性和可推廣性,值得學習借鑒。首先,“一生的家園”于1989年提出,概念緣起就是設計必須滿足一個人一生需求的住宅。1992年以來,約瑟夫基金會不斷開發和完善這一概念。1993年,發表“一生的家園”的房屋設計標準。1999年,約瑟夫基金會出版了《滿足M部分標準與設計的一生的家園》,發表住房“一生的家園”的設計準則,共包括16條相關標準體系。具體措施包括:兩層或兩層以上的多層住宅,一層必須有擺放臥床的空間;在一樓就必須有輪椅出入洗手間的通道,淋浴必須安裝排水設施;為將來安裝電梯設備留出清晰、適當的空間。
其次,從一般的居室設計到提出“一生的家園”概念,體現了設計思路逐漸逼近通用設計過程。“一生的家園”通用設計理念為家庭整個周期所帶來的好處非常明顯。通用居室和普通居室具有顯著的區別,通用居室中居室環境必須“可進入”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通用居室里面考慮了為輪椅提供通道和活動空間的可能性。
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大量出現老年社區的開發建設,老年社區的規劃設計呈現了多樣化的局面,出現了所謂的社區空間結構,把老年住宅、公寓與餐館、商店、娛樂中心和醫療保健機構等連成整體,老年人可不受外部交通核氣候條件的干擾,方便安全的到達各種各樣的服務空間。在近年美國老年住宅的建設中,采用了一系列方便老人使用的產品(包括門窗五金、廚具、浴具等)和當代先進的科技成果,把住宅作為人們終生的最佳伴侶來進行設計和研究。
美國老年居住設施大的類型,按老年人的年齡、健康狀況和意愿大致分為五類:獨立式住宅,可以是低層花園別墅式住宅,也可以是獨立的公寓套房,成組團式布置,形成院落空間并集中附設簡單的公用設施,如休息廊、洗衣房等;老年公寓,公用設施較完整的獨立公寓,單間式套房;養老機構,一般收住生活能力低下的老年人,居室多采用單床間,配有較常用的公用設施和生活專護設施;護理院,比養老機構有更完善的醫療護理設施;老人養生社區,它是上述各種設施綜合布局的老年集中居住區。
2004年,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通用設計中心制定了美國的《通用住宅設計》,這一方案是關于在住宅設計中應用通用設計思想的標準體系,旨在滿足健康成年人、殘疾人、老年人和兒童等在內的所有人的要求。《通用住宅設計》對通用設計思想闡述較為全面,注重設計的導向性作用。
我國和日本、韓國一樣,都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等亞洲國家更重視傳統家庭觀念,大力開發供幾代人合住的住房,以改善家庭養老環境,鼓勵老年人同子女或親屬共同居住。同時也重視各類社會養老設施的建設。表1-2顯示了我國與日、韓國家的老年人口數量、年齡構成及平均壽命比較。
日本在居室適老化設計領域最為領先。日籍華裔林玉子先生在距離東京幾十公里的地方,建造了一棟可以從年輕開始一直住到老的無障礙實驗住宅。這棟住宅為適應老齡升級的改建預留了空間,并裝置; 很多為老人設計的先進設備。腿患的老人可以操控吊車,把自己吊入衛生間入浴或大小便。這種充分考慮老年人、殘障人生理特征的住宅對未來老年住宅設計具有深遠意義。
為了應對日本嚴重社會老齡化的現實需求,日本1995年頒布了《應對長壽社會的住宅設計指南》,目的是為了提供在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的情況下,仍可繼續居住的住宅設計。指南內容具體,尺寸清晰。日本《應對長壽社會的住宅設計指南》中一些具體的尺寸指標比《通用住宅設計》標準更詳細。
日本在養老居室設計方面注重細節設計,注重從各方面關心老人,而且提出“一生笑顏”的設計目標。一下例舉了日本《應對長壽社會的住宅設計指南》對居室主要功能的規定:1、從居室功能空間布局來看,門廳、廁所、浴室、起居室和餐廳及老年人的臥室應設在同一層,盡量將老年人的臥室安排在廁所、浴室、起居室和餐廳的附近;2、從出入口來看,出入口高差應該在2CM一下,入口臺階應易于分辨,并盡量選用有變化的材質、顏色等;3、從通道來看,通道的有效寬度應在78cm以上,出入口的有效寬度應在75cm以上,浴室出入口的寬度在65cm以上;4、從衛浴來看,浴室和廁所內應留有護理空間,浴室凈尺寸的寬度應在1.4m以上,面具在2.5平米以上;單戶獨立住宅浴室的寬度應在1.3m以上,面積在2.0㎡以上;浴室出入口處的高差應在2cm以下,當達不到該要求時應安裝扶手,出入口應選用推拉門或折疊門,便器應選用坐便器;5、從廚房來看,煤氣器具應選用可自動斷氣的安全裝置,應按有漏氣檢測器和火災報警器,廁所和浴室內應盡量配備救助警報裝置;廚房應設有自動滅火裝置或自動滅火噴曬裝置等;6、從臥室來看,臥室要有護理用所需面積,并應考慮隔聲和緊急情況疏散,臥室的面積至少在10㎡以上,最好對于12㎡,臥室內應配有救助警報裝置;7、從服飾來看,樓梯處至少要按有單側扶手,另一側未安裝扶手的,應做好將來安裝扶手用的潛伏性設計,浴室的浴缸入浴處應按有扶手,浴室的出入口處安裝扶手,日式房間門廳的入口臺階處應安有扶手,以便于換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