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電話:18011846825
公司座機:020-84265726
服務熱線:400-000-9932
工廠展廳: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明二路102號
總部地址:廣州市白云區廣州民營科技園科泰一路2號產業互聯網創新中心A棟7A樓
近日,南方財經全媒體就中國智能護理機器人產業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對廣東老齡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廣東中匠福健康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梁焯輝進行了深度訪談。面對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突破3.1億的老齡化現狀,AI與機器人技術的結合正在探索如何為養老難題提供全新的解決方案。梁焯輝分享了目前智能護理機器人產業現狀和發展特點,并結合中匠福自身產業布局,就如何進一步探索“AI+機器人”在養老適老應用提出了相關思考。
智能護理機器人產業發展提速
智能護理機器人是一種集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傳感器技術和物聯網等多學科技術于一體的創新產品,能夠為老年人、病患及殘障人士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監測、康復訓練和情感陪伴等服務。其應用場景廣泛,涵蓋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和醫療機構等多個領域。
從細分領域來看,智能護理機器人市場主要分為生活照料類、健康管理類和緊急救援類。其中,生活照料類產品,如智能護理床、智能輪椅和自動喂藥喂飯器等,憑借其在日常護理中的廣泛應用,占據了主要市場份額。健康管理類產品則以居家看護為核心,聚焦于遠程監測、慢病管理和康復訓練等場景,提供動態的健康管理服務。緊急救援類產品則專注于全場景化的實時報警與應急處理,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響應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以及老年人慢性病護理需求的持續攀升,疊加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的飛速發展,智能護理機器人產業正迎來蓬勃發展的黃金期。
據梁焯輝介紹,當前智能護理機器人產業正處于高速增長期,2025年中國智能護理機器人產業市場規模預計將突破300億元,年均增長率超20%;到2035年,中國智能護理機器人產業市場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
此外,在政策層面,近年來中央及地方也不斷加強對智能護理機器人及相關產業的支持力度。2024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打造智慧健康養老新業態,推廣應用智能護理機器人、家庭服務機器人、智能防走失終端等智能設備。在地方層面,廣東省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中也強調推動人工智能產品升級,發展家庭服務機器人、醫療影像識別、手術機器人等智能產品。
出海備受關注
從海外市場實際情況來看,智能護理機器人產業的潛力更為巨大。據梁焯輝介紹,歐美等地區與國內在養老倫理、服務模式上存在較大差異,國內養老體系中主要為居家養老,而歐美等地區養老體系中機構養老占比超過60%。由于人工成本高企以及養老服務的標準化要求,這些地區的養老機構對高端護理機器人及智慧養老解決方案的需求更為迫切。
依托國內人工智能及機電制造等領域深厚的產業基礎,我國智能護理機器人產業已逐步構建技術與成本雙重競爭優勢,產品性價比優勢顯著,未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以及國際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中國智能護理機器人有望加速出海。
從養老產業較為成熟的日本上看,為彌補介護人員短缺的問題,日本政府也大力提倡開發專門具有護理功能的智能機器人,然而實際情況則不盡如人意。
例如,日本研發的Robear機器人,盡管其設計初衷是為了幫助護理人員抱起行動不便的老人,但由于價格高昂(超過16萬美元)且操作復雜,實際應用中并不具備廣泛的實用性。此外,包括日本在內的發達國家研發的許多護理機器人存在功能單一、適老化設計不足等問題,導致其在家庭和專業機構中的普及程度有限。
目前,國內眾多企業也紛紛積極布局產品出海,梁焯輝表示,中匠福憑借深耕養老產業逾20年的基礎,一直致力于研發和提供多元化的養老適老解決方案,如何聚焦和探索“AI+機器人”在養老適老服務中的應用模式,是企業十分關注的重點。目前中匠福也正在辦理相關出海認證工作,同時與韓國、歐美、日本等地的代理商也初步達成戰略框架合作意向,未來中匠福將繼續加大出海投放力度,整合國內資源,繼續探索多維智慧養老服供給模式。
需進一步降低產品使用成本
然而,智能護理機器人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仍面臨諸多挑戰。如目前智能護理機器人的開發和制造成本仍然較高,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產品的推廣和普及。
以市場上較為成熟的大小便護理機器人為例,其價格通常在2到3萬元,一些功能更完善的甚至要超過3萬元,高昂的成本使得大多數家庭望而卻步,導致產品普及率難以提高。據調研,目前國內養老機器人用戶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高收入群體,中小城市普及率顯著偏低。
梁焯輝認為,未來需進一步探索和推動設備租賃加保險報銷的模式,降低用戶的使用門檻。通過設備分期租賃能大大降低初始投入,同時依托長期護理保險、惠民保等金融工具進一步分攤使用成本。
這種模式在歐美日已有成熟實踐:日本政府通過補貼研發企業70%成本、將護理機器人使用費納入醫保報銷范圍等措施推動普及;德國則通過養老機構設備租賃補貼政策實現規模化應用。
目前,國內部分城市已試點將智能護理機器人納入長護險支付目錄,如昆山就在2024年1月宣布,提升失能失智人員待遇,將符合規定的輔助器具費用納入長護險基金支付范圍。
此外,需大力推動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在確保研發方向與市場需求高度契合的同時,進一步降低成本,從而推動智能護理機器人更快地走向普及。
未來5到10年,智能護理機器人產業將迎來黃金發展期。隨著技術進步推動硬件成本的進一步降低,以及租賃等新型消費模式的廣泛推廣及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智能護理機器人有望從專業機構(如醫院、養老院等)走向千家萬戶,成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