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電話:18011846825
公司座機:020-84265726
服務熱線:400-000-9932
工廠展廳: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明二路102號
總部地址:廣州市白云區廣州民營科技園科泰一路2號產業互聯網創新中心A棟7A樓
當前我國人口發展呈現老齡化、少子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性特征,必須全面認識、正確看待我國人口發展新形勢。
有研究預測,在人均消費水平中速增長的背景下,2035年我國的銀發經濟規模可達到19.1萬億,占總消費比重的27.8%。來自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的謝立黎副教授和團隊通過對阿里巴巴零售平臺的數據分析,從互聯網購物的角度發現并總結了國內銀發經濟的發展特點和趨勢。這一發現,有助于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真實需求和預判老年人的需求變化,提高產品供給的有效性,充分釋放銀發經濟的發展潛力。
與傳統印象里省吃儉用、不舍得消費的老年人不同,有越來越多像馬女士和她朋友這樣的50后、60后們有著更高的消費能力和意愿,對于網絡購物、旅游、健康食品等各方面也有著更高的需求,從而掀起了一股“銀發經濟”的新浪潮。
步入超老齡社會的中國,每三個人里面就有一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我們的社會將從“以年輕人為中心”轉為“以老年人為中心”,老年人的需求將成為未來市場的主導因素之一,老齡產業的發展也會創造出更多新的就業機會和消費領域。
近年來,各類“銀發網紅”在新媒體平臺不斷涌現,展現出了當前我國老年群體對于新興事物的接受度的提升,這些或時髦精致,或積極健康的老年形象和生活方式也會帶動更大范圍老年群體的生活和消費觀念轉變。與此同時,數字經濟等新興經濟形態的發展和國人消費模式的轉變,帶給了銀發經濟極大的發展前景。
有研究預測,在人均消費水平中速增長的背景下,2035年我國的銀發經濟規模可達到19.1萬億,占總消費比重的27.8%。京東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聚焦銀發經濟——2019中老年線上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在互聯網逐漸向老年群體普及的背景下,線上中老年消費市場迎來重大發展機遇:2017-2019年,老年適用商品以年均39%的速度增長。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30年,我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將超過 20 萬億元;到 2050 年,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增長至 106 萬億元左右,在中國 GDP 中的占比將達到 33%。
除了穩定的經濟增長趨勢,當前我國老年群體的消費內容和消費方式也逐漸多元化,消費需求逐漸高端化、品質化,不再像以前那樣僅滿足于“吃飽穿暖”。在消費內容上,老年群體對家政服務、健康咨詢等服務性消費的需求增長,對旅游、藝術等精神方面需求也不斷增加。老年旅游已成為僅次于中年旅游市場的國內第二大旅游市場。據測算,老年人的家政服務、醫療服務、藥品、保健品和文化娛樂消費規模已超過2萬億元,占老年人口消費總額的一半左右。
消費市場發展也存在不平衡的狀況,營養保健品在市場上占比極高,而老年生活輔助器材、高端服裝、老年文化用品的生產則不足,在老年服務方面則缺乏康養、再就業、老年大學等服務,數字化產品和服務仍然需要增加適老化的考慮。
/02
銀發經濟涉及的領域非常廣闊,而與數字經濟的結合將為銀發經濟的發展拓展更多賽道。以互聯網消費為例,老年用品和服務市場依托互聯網和數字平臺型企業有了新的發展契機。
老年用品和服務的訂單量增長態勢明顯
根據阿里巴巴零售平臺的數據顯示,2020年,平臺老年用品和服務的訂單超過了5.1億單。其中,近七成為“穿”,兩成為“用”,超過一成為“吃”。
就趨勢來看,互聯網消費市場體現出了老年消費者對健康保健的高重視度,以及互聯網消費渠道下更為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開始顯現。
老年用品和服務消費存在代際差異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老年用品和服務的使用者是老年群體,但銀發經濟的參與者不只是老年人,年輕人也是其中重要的消費主體,子女為長輩網購生活用品和服務的現象十分普遍。
但有趣的是,青年群體和老年群體在購物時存在一定的消費錯位和代際差異。通過比較青年人和老年人購買的老年用品和服務,我們發現年輕人給老人買衣服主要以“暖“為主,對款式、顏色等考慮較少;而老年人自己買,卻更多考慮是否漂亮、款式新穎。
銀發經濟在中國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在浪潮過后,銀發經濟是否能如同預期一般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藍海”?
銀發經濟的后續發展,既需要借鑒國外成熟和先進經驗,推動科技手段與銀發經濟的結合,同時也離不開國家的支持性政策、以及企業和社會資本的參與。
然而,我們必須明確的是,“老年人”才是銀發經濟的消費和服務應用主體。中國銀發經濟的發展應該建立在對我國老年群體需求的充分認知之上,而這種認知的形成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調研之上,而非對國外經驗的“生搬硬套”或者對這個群體的主觀臆想。
例如,我們要摒棄對老年消費者的刻板印象,不要將面向老年人的消費等同于廉價、低端、基礎性消費,推出的產品和服務應該符合老年人身心特征和需求,而非面向中青年群體產品的“降級”版本。
此外,我們還應該關注青年群體在培育和發展銀發經濟中的作用,如推動代際陪伴和互助的服務和產品研發,發展青年群體數字孝老產業。
聲明:部分內容摘自《青年數字孝老現狀與趨勢報告》